4月19日,以“医教结合,抗疫分享”为主题的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研修于线上顺利进行,工作室主持人李正云教授、全体学员等14人出席。
上午,工作室特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勇副主任医师做“心理咨询个案概念化”专题培训。徐老师融合精神分析、CBT等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校园临床案例,讲授个案概念化过程需:从“when、where、who、what、how”五个方面具体化来访者的症状与表现,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从认知、情绪、身体、应对方式角度,探索来访者应对事件的反应是怎样的,并找到来访者普遍的应对模式;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旧的应对模式,建立新的适应当下的应对模式。徐老师强调,来访者“所有感受到的痛苦,内心都希望被理解”,咨询过程需以咨询师的好奇心带动来访者的好奇心,提供恰当挫折,发挥元认知作用,时刻觉察咨访关系是否安全。过程中,学员们纷纷就如何应对习得性无助、元认知和观察性自我的区别、临床上功能失调的应对方式类型有哪些等问题踊跃提问,徐老师一一详细解答。
下午,工作室学员马婷婷首先带大家一起做“疫情下自我觉察团体体验”。团体成员首先就疫情至今以来个人的经历、感受与状态做分享,而后其他成员给予反馈表达充分的共情、理解与心理支持。在这个抗疫时刻,工作室成员彼此支持、相互守候,获得共克时艰的力量。李正云教授指出:疫情之下,每一位参与者都发挥各自的作用,我们充分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创造力,多一些悲悯之心,多一些“好好”说话。
之后工作室学员马婷婷就上海师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了专题分享与交流。马婷婷首先简单介绍了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示范服务等常规工作;而后重点聚焦医教结合与分层分类,分享了精卫专科就诊绿色通道、代配药、线上评估经历;面向医疗隔离、重点楼宇、学校隔离、居家隔离不同类型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心理咨询、邮件咨询、一次单元心理团体、热线电话、QQ朋辈心理互助、心理资源包、心理调查、学院沟通会、健心体验与普宣(微视频、系列团体、电影沙龙、活动月)等心理服务分类回应学生需要;通过持续开设教师“自我关怀网络团体”帮助教师减压赋能等工作,并邀请团体成员帮助查缺补漏、优化规范。团体成员热心回应,纷纷介绍本校育人工作特色与经验,并就如何在遵循防疫规范条件下,多途径回应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如何聚焦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宣传作用等方便积极献策。李正云教授指出:疫情当下,既要重视边界,更要重视与发挥系统协同作用;育心工作当结合本校抗疫实际情况,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供稿: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正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