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党百年,赞扬劳动之美,展现劳模风采,学校以“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为主题举行“人生导师”系列沙龙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工匠典型人物等为全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5月12日下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现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曾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总设计师吴兴世;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沪港国际咨询集团CEO,中国侨联委员、上海市侨联常委、上海市海外联谊会理事、上海市青企协会员、静安区政协委员郭纯青;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最美思政课教师”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书臣;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上海市高安路一小教导主任、高级教师马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十佳优秀班主任、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小学高级教师丁向阳走进青年学生,用自身经历引领同学们崇尚劳动、乐于奉献、勇担大任。
吴兴世以“永不放弃——发展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奋斗”为主题,分享了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历程。吴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展开介绍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大型民用飞机产业”“回看征途上永驻国家记忆的三次腾飞”“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创建和发展”“航空强国途中永不放弃追梦蓝天的故事”四个板块内容。吴老师的分享让同学们对我国飞机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坚定了披荆斩棘、寻优勇进的决心。吴兴世老师讲道:“有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培养的一代代中国大飞机人才,才有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今天和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无数中国大飞机人所追求的永远都是能为人类留下些什么。”“今天,中国是有希望的!中国的航空事业是有希望的!中国的航空青年人更是有希望的!他们继承的不仅是先辈的经验,更是航天强国、永不言败、永远拼搏的精神”。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汤照达说,通过吴老师对我国大飞机研制历程的讲述,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在几个重大历史节点上都能准确把握战略机遇,保障了我国的大飞机制造产业屡创辉煌。同时,吴老师多次提到“自主创新”对我国各行各业的突破性进展都至关重要,我们应时刻牢记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吴老师的故事里,那些老一辈航空人所具备的敢于攻坚、敢于克难的品质和“不怕小家的万一,为了大家的一万”的无私奉献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田雨晴表示,在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经历发展、搁置、再发展的曲折历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飞机发展史上三次腾飞的伟大和不易,感受到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肩负党和人民厚望,为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披荆斩棘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向航空工业的开拓者们学习,用青春去奋斗,用智慧去创新,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曹然谈道,这场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在科技建设上的不易。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和卓越的成就,离不开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和科研人员的忘我研究与无私奉献。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在什么领域,想要取得成就,中国青年必然要“舍得”。要舍得让自己吃苦,舍得让自己花费青春的时光,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舍小我而取大成就。
征途漫漫 奔跑不息
郭纯青以“成长是一路奔跑一路享受”为主题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求学以及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作为上海市劳动模范,郭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概括出了劳模精神:敬业、精益、创新、专注、感恩,以及情怀。她表示,挫折和意外都是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鼓励同学们在大学这个最美好的阶段,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抱未来无限可能。郭纯青讲道:“劳模不单是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劳模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人生就像一场长跑,工作和生活是一部分,我们要学会享受沿途的风景。”“大学是最好的时候,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要折腾,会给以后留下难忘的回忆。”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袁博洋表示,郭老师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我意识到奋斗与享乐可以同时进行,努力追寻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忘记奋斗。我们正处于最美好的青春岁月,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要害怕失败,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业,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会分配管理好时间,发展各方面技能,不断提升自己。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朱颖说,郭老师分享了她在人生中的一些经历,让我体会到一边奋斗一边享受的乐趣所在。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走过挫折,坚持下去,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只要肯付出,肯努力,得到的也会越来越多。要懂得感恩、诚信、专注、创新,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幸福,在人生里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文学院学生崔紫芸谈道,郭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我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并不断去为之奋斗,只要足够热爱,奋斗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应该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保证最基本的学习,再去学有余力做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坚定理想 追求卓越
石书臣以“我的教师理想与追求”为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经历。他通过树立教师职业理想、明确教师职业责任、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坚定教师职业自信四个方面来讲述如何做一名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并给有计划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更加坚定了师范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石书臣讲道:“我的教师理想就是做一名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做教师一定要是自愿的,不是别人强迫的,这样你的职业生涯才是高兴的,快乐的。”“教师是一个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我把教师作为我一生的事业去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屈嘉怡谈道,石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意识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的神圣和伟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认真刻苦、勤奋肯干,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教育学院学生施姝凝表示,石老师对于教师理想与追求的讲话让我深受启发。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以做一名人民教师为荣,热爱这份职业。并为之不断奋斗拼搏,将这份职业做好、做精,在这份职业中收获幸福,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哲学与法政学院学生张雅婷说,石老师35年的教学生涯一直在不断地坚守着、探索着,这不仅是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更是仁爱之心的体现。新时代需要更多像石老师这样的“四有”好老师,理想信念、道德、学识、仁爱缺一不可。不断奋斗、不停研究、终身学习,则是我们每位青年学生都应拥有的良好品质。
教育创新,不变初心
马骥以“不同以往的教师”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转换的故事。他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经历,讲述了教师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教育的方式,“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马老师启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教育知识,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使同学们受益匪浅。马骥讲道:“当一个老师需要有传统的教育态度,也需要有新时代的时代感、浪漫感。”“以前的教师是经验的传授,现在的教师是素养的传递。”“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需要思考,需要动脑筋。”
教育学院学生周盈盈说,马老师就教师的“变”与“不变”和我们展开探讨,与我们分享了许多教师生涯中发生的趣事。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从古至今不变的就是要保持教师的初心。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严于律己,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同学们知识,更应该着重教会学生们学习的方法以及如何思考,这些对于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侯嫣然谈道,马老师强调做老师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影响。通过此次讲座,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存在压力但也会收获幸福感,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孙建兴表示,“变”的是教育方式,“不变”的是教育初心。听了马老师的经历分享,我觉得做老师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而是为他们引导人生,由此足以见得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正式老师,但我坚定了继承师道的信念并愿意为之付出实际行动,争取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辛勤劳动 精彩人生
丁向阳以“劳动,让生命更精彩”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心路历程和精彩人生。他从“立德树人”“劳动教育”“时代新人”三个方面讲述了新时代教师在教育上需要学习的地方、需要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们对于老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丁向阳讲道:“我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不能站在谋生的角度来看,而是要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先立人,立人先立魂。”“培养未来时代的新人,我们需要培养劳动人才,也就是我们要注重劳动教育本身,即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人物品格、劳动技能和心理习惯、团体意识。”
数理学院学生李佳祺表示,丁老师的讲述让我深刻明白了劳动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老师强调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大时代背景的改变和社会条件的改善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教育地基已经有前人打好,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思维和创新将摩天大楼建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吸取老师的经验,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教育学院学生杜月影谈道,丁老师的讲座使我对“四有教师”“三全育人”“五育共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师范生,我们应该及时规划未来方向、制定人生目标,同时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努力成为一名“走心”的好老师。
教育学院学生刘鸣飞说,丁老师提出要引导学生发现“劳动中的幸福感”,从“五育融合”慢慢推导为“五育共生”,这样不仅学习了劳动技能,更能凝结班级促成团队的形成,相信这也是一种工作中的“借力”。我们在大学校园内学习的这段时光,更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扬自己的优势,致力于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多面手”,以便日后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类工作。
五位先进工作者通过不同的主题给学生们带来生动的劳动教育,致敬劳动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回望来路,一切成就和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不断拼搏,以爱岗敬业精神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放眼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今后将努力奋斗,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