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美育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者:杨茹婷发布时间:2018-10-19浏览次数:760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本科专业86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多人,研究生8000多人,留学生总数2700多人,夜大学学生5800人左右。

上海师范大学美育工作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6]24号)文件要求,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精神,依托现有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学校美育工作,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优化机构设置,建立教研协作机制

我校建有音乐、美术、谢晋影视艺术三个艺术专业学院,旨在培养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根据国办美育文件要求,加强专业艺术学院内涵建设,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以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小学以及大学输送德艺双馨、厚德博学的专业艺术教师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和艺术实践。同时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还设有公共艺术教育部,负责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以专业艺术学院为抓手,做好全校学生美育工作。

我校设有学生艺术中心,挂靠学生工作部(处),主要负责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美育工作,包括校级艺术团建设、大学生艺术活动、剧场管理等方面工作,是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和开展的主要负责部门。同时,我校设有美学与美育研究所、非遗中心、艺术研究中心、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音乐教育合作联盟、中国评弹研究中心、儿童艺术创意与研究中心12个艺术教学科研机构,以研促教,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促进学校美育工作发展。

二、依托学科综合优势,创新艺术通识课程建设

2018年艺术类专业限定性选修课开课门类数 535门课程 ,选课学生数量33873人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由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艺术中心牵头,依托我校专业艺术学院师资优势,在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中开展“艺术通识课程”,并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有规模的学生艺术团。所有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完成1学年(2学期)的学习可以获得1学分,并且通过学习还可以在完成课程之后获得一项艺术技能。

目前已开设的艺术通识课程有管弦乐团表演与实践、民族乐团训练与合奏、中国古琴演奏艺术、泊乐合唱团合唱与实践、打击乐团表演与实践、合唱作品的演唱与指挥,学生弦悦团。

三、优化保障资源,加强学校美育资源建设

截止2017年底,我校共有艺术教师280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238人,兼职42人,研究生学历178人,占63.6 %,讲师以上222人,占79.3%,其中教授25人,占8.9 %,副教授88人,占31.4 %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22人,占79.3%,其中35岁以下73人,占26.1%35-50149人,占53.2%

另外在条件保障方面,我校共有专业剧场3个,座位数近2000个,演出设备设施完善,可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多功能厅5个,学生活动室4个,为学生开展各类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实践,提供场地保障。同时,我校美术学院建有“无形画廊”,为常设展览机构,2017年举办展览15余场,为校内师生举办展览的同时也吸引了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学员、康健地区居民、周边中小学师生团队、以及其他社会人员的参观访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加强学生艺术团队建设,创设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艺术活动管理机构、创建特色项目,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各学院相关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艺术社团41个,其中专业艺术团10个,非专业艺术团31个,涉及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门类,覆盖全校艺术专业、非艺术专业学生3000余人。其中市级艺术团5个,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管乐团、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各艺术团每年定期举办专场音乐会,同时参加全市各类市级艺术活动,如市民文化节、上海夏季音乐节等。

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活动中,由校音乐学院教师孙宇指导并指挥的管乐合奏《号角与哈利路亚》、由校音乐学院教师王瑾指导并指挥的合唱《京剧印象》荣获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人文与传播学院蔡冬妮、何珂等拍摄制作的微电影《轨迹》荣获一等奖,音乐学院教师曹景谐的艺术科研论文荣获三等奖,我校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在上海活动中,我校报送的所有参赛作品斩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项目奖1项,其中3项原创作品获“优秀创作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8年弦悦团荣获第十五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新时代美育展评选“优秀美育活动社团”;泊乐合唱团荣获2018年第三十五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体项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合唱音乐会》最佳合唱奖、2018年第十六届SINGING WORLD国际合唱节混声组二等奖,现代组二等奖,女声组三等奖;楼兰剧社在第十五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活动中参赛剧目《审讯》初赛入围奖、第五届上海市“源点杯”原创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了音studio社团荣获“贤城众创·畅想未来”奉贤区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三等奖、徐汇区第六届“创业梦之星”评选(项目组)优秀奖、2018“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类银奖;国标舞社荣获2018上海市大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团体恰恰第一名 伦巴第二名。

五、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

  (一)引进专业经典,提高广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2018年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从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节目单中精选了7场节目,演出形式包括传统戏曲、话剧、音乐会和舞蹈,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广大师生,将高雅艺术融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018年引进管弦乐(室内乐)和芭蕾2场,分别是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室内乐和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晚会;引进的话剧3场,分别是西方经典剧目《鼠疫》、中华传统名篇《原野》;引进京剧2场,分别是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和传统剧目《穆桂英》;引进舞剧1场,《丝路花雨》。

(二)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沪文广影视〔2018437号)文件要求,本学期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艺术中心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在我校进行京剧艺术普及讲座;邀请黄浦区卢青越剧团为师生演出传统越剧《碧玉簪》,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三)提供艺术演出观摩票,感受专业演出的魅力

2018年经校学生艺术中心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协调,为我校师生提供购买国际艺术节期间演出公益票机会,让师生有机会以低成本走出校园,接受艺术熏陶;同时经校学生艺术中心与上海戏剧学院主动联系,为师生发放300余张国际艺术节期间青年艺术创想周园区票;学生艺术中心另外购买各类艺术演出观摩票150余张,发放给专业艺术团师生,让学生进入专业艺术院校,体验艺术的魅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六、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美育育人平台

(一)做好大艺展活动各项承办工作,加强学校美育育人工作

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活动期间我校承担了戏剧朗诵专场现场展演任务,并接待参加戏剧、朗诵专场展演及开闭幕式演出110多个节目高校的1870余名参演师生。为了做好展演和接待工作,我校上下高度重视大艺展的各项筹备工作。筹备之初就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牵头,15个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的大艺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学生艺术中心作为工作办公室,落实大艺展的各项筹备工作,从场馆建设、接待服务、志愿者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为了保证接待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我校通过层层筛选,在700余位报名同学中招募学生志愿者394名,包括管理岗志愿者、展演志愿者、接待志愿者以及开、闭幕式引导员、旗手等。我校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吃苦耐劳、严谨踏实的实干精神,积极向上、志愿奉献的时代新青年形象,高标准严要求地为大艺展的圆满举办贡献力量。

(二)双向结合校内外,坚持以赛促学营造美育风尚

2018年,美术学院学院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美院速写大赛,第七届美院海报设计大赛,第十届美术师范生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专业技能比赛。除此之外,美术学院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校内外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如:第二届汇创青春等)。旨在通过比赛助力学生美术专业能力培养,以赛促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促使全体学生更好地了解、把握美术专业学习的侧重点,培育具备竞争力的美术人才,营造美育风尚。

(三)打造新媒体美术训练营,“新美术人”奔跑在路上

201810月美术学院创办首期新生专业技能拓展训练营,受益美院学生共计180余人。培训内容包含了新媒体(微信推文)创作、PPT制作、新闻照片拍摄等主题的培训,共计16学时,邀请校内外专兼职教师主讲,旨在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卓越的新时代美术人才,收效显著。

(四)专业汇报演出,营造校园戏剧文化氛围

2018年,我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推出实习大戏《劈棺惊梦》、《麦克白》、《伪君子》、《理查三世》、《威尼斯商人》等,在校内霞棐剧院共演出8场;推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场专题演出2场。另外,在校内坚持“月月演”,每月基本在校内演出1-2场,全年演出10余场。所有演出全部对外公开演出,多年来始终坚持免票入场,高质量的剧目吸引了大量观众自主前来观摩,在校内培育出一批“戏剧迷”,观摩习惯逐步养成,形成校内良好的艺术氛围。

8月,由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表演专业青年教师赵韬顺导演,学院学生共同参演的校园情景剧《青春颂—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在奉贤校区上师大剧院首演,倾情打造青春颂3.0版,引导新生关注校园安全和自身安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该剧作为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学校探索浸润式艺术教育的生动实践。

七、本校自创特色项目

(一)徳艺坊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

美术学院德艺坊团队是一支以发扬美术师范生专业特色,弘扬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贯彻第二课堂文化与思政教育为目标的学生团队。美术学院德艺坊团队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走进系列活动,以宣传、指导和展示三个方面向广大民众推广普及了扎染、软陶、剪纸这些逐渐为人所忽视的中国传统民艺文化,展现作为美术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师德师风的熏陶,在活动中实现育人自育,深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的目的。

2018年度, “德艺坊团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聘请校外专家,共开设三门民艺课程,分别是纤维艺术、传统扎染和软陶。通过共48课时的课程,同学们逐渐掌握一门手工艺课程,并逐渐通过课程学习如何将这门技巧传授他人,培养了一支有专业、有特色的学生队伍。

将中华优秀文化带给世界是习近平主席一直以来对文化自信的行动解读之一。2018徳艺坊团队分别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上海师范大学一附小、汾阳中学定期举办了扎染、传统纸艺、软陶等手工艺课程,累计上课次数达60余次;与田林街道共建,针对有一定书法基础的精神残障人士开设书法课堂,并取得良好效果;与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合作,通过短期课程为老年团队和白领团队带去传统美的熏陶。

我校德艺坊团队通过宣传、指导和展示三个方面向广大民众推广普及了扎染、软陶这些逐渐为人所忽视的中国传统民艺文化,同时通过系列活动也展示了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传承传统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建设以美养德思政教育模式,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1. 2018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原创话剧《师说》巡演成功

2018910月大型原创话剧《师说》先后在上海师范大学霞棐剧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奉贤大剧院巡演25场,惠及师生观众约2万余人,受到社会好评,香港卫视、新民晚报、劳动报、上观新闻、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网、新华网、中新网、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导。

《师说》不仅是上海师范大学建校以来首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也是一次打响校园文化主流品牌的有益尝试。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自1907年李叔同和欧阳予倩将话剧艺术引入中国,111年来,几乎没有一部专门写教师的教师之作品。因此,秉承一代教育宗师廖世承先生的毕生心血历程,由上海师大师生创排的原创话剧《师说》——这部关乎“师道”、关乎“士子之道”的话剧,也是中国话剧百多年来第一部专写“教师的教师”的作品。

原创话剧《师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也激励着学校进一步探索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的新路径。

2.2018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民族歌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

2017年歌剧《党的女儿》复排之后,2018年我校音乐学院顺利通过国家艺术基金 “民族歌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 项目申请,于7月在我校正式开班。该项目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遵义师范学院与贵州省歌舞剧院协办。通过社会报名、专家匿名筛选的方式从全国300余名报名者中遴选出30名项目学员。所有学员在培训期间将接受由国内民族歌剧表演、创作、理论、编导等领域的18位顶尖专家组成的教师团队开展的集中培训。

本次培训的专家团队阵容强大,囊括了歌唱家任桂珍、魏松、孙丽英、张礼慧、黄慧慧、于丽红、周进华、张春良、刘云松,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理论家居其宏、汪人元、魏扬,歌舞剧编导、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贵援、黄豆豆、史依弘等业界专家,还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艺理论专题教授、我校杨德广教授。该项目旨在响应文化强国战略,以传承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歌剧为己任,培育用母语歌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表演艺术人才。培训班包括系列理论、实践课程(讲座、大师班),以及采风、舞台观摩、民族歌剧选段音乐会和民族歌剧汇报演出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基本覆盖该舞台表演艺术门类所应包含的知识与技能层面。此次培训活动还将同时发挥沪、黔两地各自的地域优势,充分契合民族歌剧表演训练的特点。

(三)借力业界知名企业优势,打造上海大学生影视、动画游戏基地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积极与业界著名公司合作,2018年下半年分别与香港卫视、盛大游戏公司、腾讯公司等知名公司合作建立了影视、游戏动画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与香港卫视联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求学》、《传承》(非遗类)两档节目的全程制作。与盛大公司和腾讯公司建成游戏动画实践基地,致力于校园功能性游戏开发和实践,发挥两大公司游戏、新文创、新媒体等大平台和学院学科融合交叉和教育学科见长的优势,共同研发系列游戏产品;探索研发、培育市场和形成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服务合作模式和教育创新举措,同时推进课程共建、人才交流、教学实践、作品转化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立“艺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提高美育师资素质

国务院美育文件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我校作为师范类院校,依托专业院系,在师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810—12月,由市教委体卫艺科处主办、我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承办的2018上海市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影视、戏曲专项培训正式启动,历时三个月,共计50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相关培训。

我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为推广戏剧教育,走进上海实验学校,由表演专业教师专人进行统筹,指派固定的师资进入该校开展戏剧教育,打造上海实验学校学生话剧社,既锻炼了学院青年教师、表演专业学生实践实习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借助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平台,在中小学进一步推广戏剧教育。2018年排演了大戏《结婚》,该剧由谢晋影视艺术学院14级表演班谢馨慧、胡晓燕执导,实验学校高中话剧社学生主演,也是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自2010年与实验学校合作以来,指导的第九部实验大戏。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秉承 “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精神,在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育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具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美育工作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6]24号)文件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打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